离婚纠纷巧调解 破镜重圆促和谐
“法官,我们不离了,以后还是好好过日子。”调解室里,李先生当场向法官递交了撤诉申请,他的妻子张女士站在一旁,神情也缓和了许多。
近日,长阳法院联合县妇联等部门,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,促使夫妻二人冰释前嫌、重归于好,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。
李先生与张女士的婚姻矛盾,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。起诉至法院后,因调解方案分歧过大,李先生一气之下搬出了家门,夫妻关系降至冰点。在诉讼过程中,二人情绪对立,互不相让。
“她嫌我不讲卫生,说我身上有味儿!我是下苦力的,在外面劳动一天,身上难免有汗味,她不仅不体谅我,反而处处看不惯我!”
“他从来不跟我沟通,永远只会冷暴力!我在外面餐馆做事,工作一天也很累,回家还要做饭、收拾家务,他从来不会搭把手,连句体贴的话也没有!”
承办法官意识到,这对夫妻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原则问题,而是日积月累的抱怨和缺乏有效沟通,让情感账户逐渐“透支”。
为挽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,长阳法院依据家事案件协作机制,迅速联合县妇联、龙舟坪镇政府及社区,组建了专业的联调团队。
调解团队首先采用“背靠背”的沟通方式,让双方尽情宣泄情绪,分别倾听他们的“苦水”。在充分了解诉求后,承办法官将两人请到一起,引导他们从家庭责任和子女成长的角度,重新审视彼此。
“她做事是一把好手,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做的很好。我们经济条件还可以,但她很勤劳,在外面租了田自己种小菜,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。”
“我知道他也很辛苦,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他!他是在外面自己开三轮给人搬家的,我希望今后他有苦有累都能跟我说,我也会改掉我之前喜欢念叨他的毛病!”
在调解团队的鼓励下,夫妻二人终于说出了久违的肯定。随着“法理”与“情理”的双重疏导,气氛逐渐缓和,双方开始反思自身问题,并尝试理解对方的处境。
“你们二人四十一年的感情,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,现在条件好了,儿子也即将成人,正是享福的时候,我们要多正视对方的优点,容忍彼此的缺点,努力向前看!”承办法官语重心长地说。
最终,在调解团队的见证和劝解下,夫妻二人终于放下芥蒂,重归于好。
该案是家事案件联合调解机制下成功调解的又一案例。今后,长阳法院将继续深化与妇联等部门的协作,将严肃的法庭审判与温情的民间调解相结合,探索一条化解婚姻家庭矛盾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路径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