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方联动解“薪”愁 司法温情暖人心

作者: 田骏锋来源: 立案庭 时间:2025-04-15 10:02:36

近日,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室内,一场特殊的调解圆满落下帷幕。面对债务人因工伤致残、家庭陷入困境的现实情况,“法院+工会+人社”三方联调组织共同发力,成功化解一起农民工欠薪纠纷,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又为困境中的债务人保留了尊严与希望。

2023年,59岁的农民工余某山受雇于29岁的包工头陈某庆,在宜昌某项目工地务工。工程结束后,陈某庆因资金周转困难,拖欠余某山劳务费29120元,并于2024年3月出具欠条确认债务。虽经多次催讨,陈某庆仅支付4000元,剩余25120元迟迟未能结清。

然而,2024年9月,陈某庆在另一工地施工时遭遇严重事故,导致下半身瘫痪,生活无法自理。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失去劳动能力的现实,使这个原本的“欠薪者”也成为了需要救助的对象。一边是农民工的血汗钱,一边是债务人的生存困境,如何平衡法律与人情,成为摆在调解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。  

面对这一特殊情况,长阳法院迅速启动“法院+工会+人社”多元解纷机制。三方联调组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看望陈某庆,并协调民政部门落实临时救助政策,缓解其经济压力。同时向陈某庆释明,尽管其处境艰难,但债务关系仍需依法履行,指导其加快工伤赔偿诉讼进程。并组织双方视频对话,让余某山直观了解陈某庆的现状,最终促成余某山同意延长还款期限。

调解当天,陈某庆克服身体不便,在家人陪护下乘坐轮椅来到现场。三方联调组织特别开辟无障碍通道,确保调解顺利进行。经过3小时的耐心协商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:陈某庆承诺于2026年2月28日前一次性付清剩余欠款25120元,余某山自愿放弃利息主张,并同意陈某庆优先以工伤赔偿款履行债务。

“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守护公平的温暖防线。”这起纠纷的化解,不仅是一次法律意义上的成功调解,更是一次情、理、法交融的生动实践,让当事人感受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与温度。